《人民法院报》2015年3月26日
集体一等功的背后
——记山东五莲县人民法院的司法为民工作
厉武成 王阳
今年2月,山东省五莲县人民法院被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荣记集体一等功。是什么铸就了五莲法院这一荣誉?
为民司法是目标
3月12日,位于五莲县高泽工业园区内的日照汇福源食品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坐满了人,五莲法院驻园区法官工作室的法官今天要进企业开展劳动法讲座。“法院不仅主动上门提供法律咨询,还帮助企业规范合同行为,构建起风险预警机制。有法律撑腰,咱做起生意来就放心多了!”企业负责人伸出大拇指为法院“点赞”。
据悉,近年来五莲法院找准新常态下服务大局的立足点和结合点,在大项目建设现场、中心园区设立法官工作室、巡回法庭,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
同时,为了服务小微企业发展,该院在全市率先设立了金融合议庭,专门审理金融借款合同案件。自设立以来,共审结金融借款合同案件256件,涉案标的额达5700余万元,审理周期由78天缩短为56天。
破产案件的审理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该院在审结的17家企业破产案件中,盘活沉淀资产4亿多元,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14年度“经济工作特别贡献奖”。该院“零震荡”审理破产案件、构建金融诚信机制的做法,也得到山东高院的肯定和推广。
群众满意是标准
“五莲法院推行案件‘三回访’机制,值得全省法院学习借鉴。”去年11月,山东高院院长白泉民在五莲法院调研时指出。
去年4月,五莲法院实行了案件“三回访”制度,对除刑事案件以外的诉讼案件实行短信、电话、上门“三级回访”,满意率达97%。对当事人不满意的案件,全部进行回访,纠错12件,实现了群众全程监督案件办理,打通了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你们在俺村贴了悬赏公告,现在俺村的人都知道俺欠债不还。俺已经把钱交齐了,快把悬赏公告撤了吧,要不可没脸回村了。”被执行人孙某到法院交齐执行款时羞愧地说。
为破解执行难“瓶颈”,五莲法院积极推行悬赏执行机制,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举报功能,对126名被执行人进行社会悬赏查找,向社会发布张贴悬赏公告500多份,收到群众举报来信来电72次,执结积案60余起,到位标的额160余万元。同时,该院还将失信被执行人全部录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实施信用惩戒。
阳光公信是基础
五莲法院不断完善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审判执行流程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利用官方微博等新媒体,通过庭审直播、网民互动等,讲好法治故事,传播司法“好声音”。
该院通过法院开放日、国家宪法日宣传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聘请了27名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担任执法监督员,全方位监督法院工作。同时,实施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人民陪审员增至86名,去年共参与审理案件2245件,陪审率达79%。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看得见、感受到的司法公开提供了技术支撑。
目前,电子签章系统在5处人民法庭安装应用,实现了网上立案、远程办案。该院已建成科技法庭15个,实现对审判全过程的同步录音录像和网络直播、点播。建成执行指挥中心,通过“一站式”网络查控平台,与公安、国土、工商等部门信息共享,即时查控财产、惩戒失信被执行人。